梵蒂岡教皇

更新時間:

教皇亦稱“教宗”,譯自拉丁文papa,源于希臘文πάππας,意指“爸爸”,教宗,中國通常翻譯為教皇或羅馬教皇,是羅馬天主教會及多數天主教繫統教會的領袖,羅馬教宗駐梵蒂岡的在羅馬教廷。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,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。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,羅馬、君士坦丁堡、亞歷山大裡亞、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稱謂來錶示其宗主教之銜,而羅馬主教認為此銜僅指西部教會的領袖。

梵蒂岡教皇
天主教教會的首領
梵蒂岡教皇

中文名:梵蒂岡教皇

英文名:Vatican Pope

常意:教會的首領

教會:天主教


簡介

按照天主教會的傳統說法,耶穌基督的第一個門徒彼得乃眾門徒之首,他于傳教過程中去羅馬擔任瞭羅馬教會的第一任主教。從此,羅馬主教均為伯多祿的繼位人,其地位因而也在其他主教之上。這便是“教皇製”的由來。所以,“教皇”的全稱為“羅馬教區主教、羅馬教省都主教、西部宗主教;梵蒂岡君主、教皇”,亦稱“宗徒彼得的繼位人”、“基督在世的代錶”等。

在天主教會的教階體製中,教皇享有最高的立法權和司法權,能製定或廢除教會法規,指定人員組成教廷,創立教區,任命主教,而且“在倫理和信仰上永無謬誤”。在11世紀前,教皇須經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貴族遴選或認可。尼古拉二世登基後于1059年決定教皇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,但須得到法蘭剋王亨利一世及其繼位者的認可。

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蘭會議和1274年第二次裡昂會議兩次確認後,才正式規定教皇可單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,不過仍須承認法、西、奧三國君主對候選人具有否決權。20世紀初,庇護十世廢除瞭這種世俗君主的否決權。1914年,本篤十五世遂成為單由樞機主教選為教皇的第一人。教皇噹選後任職終身,不受罷免,但可自行辭職。

教宗的頭銜包括“羅馬主教,基督之代錶,眾門徒之主之後繼者,最高祭司(教宗),西方之宗主教,意大利首席主教(主教長),羅馬省大主教及都主教(總主教),梵蒂岡國元首及上帝之眾僕人之僕人”。教會很少會使用這個完整的頭銜。天主教認為教宗為初任羅馬主教聖伯多祿的後繼,因此一開始稱呼他為“伯多祿之代錶”,直到西元5世紀時才改稱為目前這更具權威的“基督之代錶”(2006年《宗座年鑒》删除瞭“西方宗主教”的稱呼,對上一次修訂為1969年。噹時教宗保祿六世把“天主眾僕之僕”加于名號之中,并删除瞭“光榮在位”的句語)。

除瞭他的宗教職務之外,教宗也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的國傢元首。該國又被稱為“聖座”(Sancta Sedes)。梵蒂岡整個被羅馬城包圍,在1870年之前,教宗統治的區域一度拓展到整個意大利中部,其領土,即教廷國,被稱為“聖伯多祿的遺產”。盡管授予教宗對這些領土的統轄權的文件,也就是所謂的君士坦丁禦賜教產諭,在15世紀被證明是偽造的,教宗對教廷國的統治還是延續到瞭1870年意大利統一的時候,而意大利王國和教宗之間最終的政治協議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蘭協定才得以實現。1948年通過的意大利共和國憲法,再次確定該協定的閤法性和有效性。

在2005年4月2日到2005年4月18日,教宗的職位空缺,這種情況稱為宗座齣缺(sede vacante)。前任教宗是教宗若望·保祿二世(John Paul II),他于1978年58歲時被選為教宗,也是自亞德六世(1522年-1523年間在位)以來首位被選為教宗的非意大利人。

若望·保祿二世于 2005年4月2日19:37GMT 逝世,享年84歲。在4月18日開始的教宗選舉(conclave)中,用瞭不足24小時,就選齣德國籍樞機主教約瑟夫·拉青格(Joseph Ratzinger)作為新教宗,是為本篤十六世。

辭源

拉丁文的“教宗”“papa”源自希臘文的“πάππας”,原意為“父親”,起初用于對任何司鐸或主教親昵的稱呼。在四世紀或五世紀的時候,“πάππας”在西羅馬帝國仍頻繁地用于稱呼主教,盡管它已經開始逐漸轉變成現代的用途,即局限于稱呼羅馬主教,而在東羅馬帝國,尤其是在希臘和俄羅斯,司鐸仍然被成為“πάππας”。天主教會内一直沿用“教宗”的名稱,教會外也有翻譯為“教皇”、“眾僕人的僕人”等。

早在三世紀,亞歷山大裡亞主教對埃及的各副主教實行瞭集權控製,有意識地仿效羅馬主教的管轄方式。在尼吉亞大公會議後,羅馬主教立即授予亞歷山大裡亞大主教以管轄的優先權,并使用瞭“亞歷山大裡亞教宗”的稱號,該稱號現在演變成為希臘正教的“亞歷山大裡亞及全非洲教宗及宗主教”以及哥普特教會的“亞歷山大裡亞及宗徒聖馬可之座的教宗”。

天主教法典

0331

羅馬教會主教享有主單獨賜給宗徒之長伯鐸的職位,此職位亦應傳遞于其繼承人,因此教宗為世界主教團的首領、基督的代錶、普世教會在現世的牧人;因此由于此職務,他在普世教會内享有最高的、完全的、直接的職權,且得經常自由行使之。

0332

1項-羅馬教宗由于其本人接受閤法選舉,同時已被祝聖為主教,而獲得教會完滿的及最高的權力。故此噹選教宗者,如已是主教,其接受的噹時即獲得此權力,如噹選者尚非主教,應立即祝聖為主教。

2項-教宗如辭職,其辭職得自由為之,且應適噹錶明,始能生效,但不需要任何人接受。

0333

1項-教宗由于其職位,不僅享有對普世教會的權力,而且對所有個彆教會及其信眾擁有職權的首位,藉此,主教們對托于他們照管的個彆教會所有之正職權直接權力,一并得以鞏固和保障。

2項-羅馬教宗在盡其普世教會最高牧人職務時,常與其它主教們,而且與普世教會共融聯閤一起;但他有權按照教會的需要,規定執行職務的方式,即由其個人或與主教們集體執行。

3項-對教宗的判決和法令,不得上訴或訴願。

0334

教宗在盡其職務時,主教們得以各種方法提供閤作力量,其中有世界主教會議。除此以外,有樞機元老之輔佐,還有其它人士,和按時機需要而設立的各種機構;這些人士和機構,都以教宗的名義和權力,為所有教會的利益,依法律規定,盡受付托的職務。

0335

宗座齣缺或完全被阻時,在普世教會治理上,任何事不可變更,但應遵守對這種情況所製訂的法律。

參考資料

1.英諾森五世任第185任教皇·歷史上的今天

以上內容均來源互聯網,如有侵權或者錯誤,請聯繫刪除!